学海杂志
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主管/主办:江苏省社会科学院/江苏省社会科学院
国内刊号:CN:32-1308/C
国际刊号:ISSN:1001-9790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学海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江苏省社会科学院

主办单位:江苏省社会科学院

创刊时间:1990

出版周期:双月刊

国内刊号:32-1308/C

国际刊号:1001-9790

邮发代号:28-203

刊物定价:228.00元/年

出版地:江苏

首页>学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学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江苏省社会科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江苏省社会科学院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9790
  • 国内刊号:32-1308/C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  • 期刊收录:CSSCI 南大期刊(含扩展版) 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维普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国家图书馆馆藏
学海杂志介绍

《学海》(CN:32-1308/C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《学海》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。全国中文优秀期刊,CSSCI来源期刊,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,RCCSE优秀期刊。

本刊栏目设置
哲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、法学、历史学、文学
本刊数据库收录/荣誉
CSSCI 南大期刊(含扩展版) 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维普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学海杂志投稿须知

1.来稿选题应把握已有研究进展,提出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实践或政策意义,要有方法与理论等方面的创新性。

2.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国家或部、省级以上基金资助,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,如:“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编号)”,并附基金资助证书复印件。

3.层次标题序号: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。序号左顶格,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,空1字排文字。

4.文稿务必告知联系方式,含手机、固定电话、E-mail、单位、地址、邮政编码。

5.参考文献: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,采用文末注的形式。注号:用“[1]、[2]、[3]……”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历史社会学的本土自觉:革命、国家治理与教育再生产

    本文重点研究历史社会学本土化的发展路径与理论创新范式,并对"革命与国家建设""帝国治理与官僚体系""教育与阶层再生产"三个话题深入展开分析,探讨本土性架构过程中的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,从而构建历史社会学的本土范式和创新贡献。通过对历史社会学研究议题、理论脉络和方法运用的探索,本文尝试对历史社会学本土性自觉的方法取径和理论提...

    作者:严飞; 曾丰又 刊期: 2018年第03期

  • 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:一个比较的反思

    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既有共通之处,又有显著差异。社会史关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,历史社会学关注不同社会的共同规律和相似机制。社会史以揭示过去的社会事实为己任,历史社会学旨在借助过去探究现代社会。社会史主张回到历史场景,注重描述和阐释,历史社会学往往超然于历史,注重分析和解释。社会史通过比较去理解单一研究对象,历...

    作者:李里峰 刊期: 2018年第03期

  • 略述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初兴

    本文围绕近年来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初兴,分析了历史社会学的四个定位,并按照若干主题线索评述了历史社会学的最新进展,并简略讨论了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,最后提出了历史社会学研究所面对的"空疏化"与"碎片化"的双重困境及其努力的方向。

    作者:应星 刊期: 2018年第03期

  • 我国现代化建设“两步走”新战略的要义认知

    党的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战略部署,提出了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,分"两个十五年"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这个"两步走"新战略,是对改革开放以来"三部走"战略的深化和拓展,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,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,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直...

    作者:李程骅 刊期: 2018年第03期

  • 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变革构筑中国复兴的思想基础

    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历史进程,中国复兴需要思想的创新,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则是基本的思想资源。现实问题的压力激发出变革与适应的冲创力,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"中国化"转换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复兴的思想逻辑,其基本路径是坚持中国本位、立足实践本体、实现批判融合。以此推论,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,在中国复兴...

    作者:魏波 刊期: 2018年第03期